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到底誰印的鈔票最多?簡述M2貨幣供應量

這一兩年來常聽見美國又印了多少鈔票,但我們怎麼知道這個國家擁有多少貨幣量?有個名詞叫Money Supply,常聽見的有M0、M1A、M1B、M2,又以M2在報章雜誌最常見。
至於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意思呢?來簡單介紹一下。

M0 = 發行貨幣的總供應量
M1 = 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稱為狹義貨幣供應量。
M2 = M1 + 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稱為廣義貨幣供應量。



除了狹義貨幣供應量與廣義貨幣供應量,我們再看看更詳細的介紹。

M1A = 通貨淨額 (社會大眾手中持有的通貨) + 企業及個人與非營利團體存在銀行與基層金融機構之支票存款及活期存款。
※ 白話一點就是在地球上流通的現金總額

M1B = M1A + 活期儲蓄存款。
※ 白話一點就是 M1A+活期存款

M2 = M1B + 準貨幣。 (準貨幣 Quasi-money 是指可無條件立即按等價兌換成狹義貨幣的貨幣性資產,例如定期性存款、外匯存款、郵政儲金、 信託資金等。)
※ 白話一點就是 M1B+定期存款

因此,我們常常拿M2來看一個國家的貨幣供應量。當然不同國家的經濟狀況完全不同,單單拿M2來比較不太公平,所以這邊理財好朋友教大家使用The world bank的 Money and quasi money (M2) as % of GDP 來查詢,拿M2佔GDP的百分比來比比看總該比較公平一點了。

查詢如下圖,拿邁向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中國對比一下。


至2011年China已經到達180%,USA才89.8%。該擔心通膨的似乎不是大家覺得印最多鈔票的美國。

至於M1A、M1B、M2的交互關係,可看出經濟狀況甚至未來的投資走勢。舉個例:若M2下跌但M1B上漲,那代表什麼呢?

代表市場上的資金已經從定期存款轉移到了活期存款,大家準備拿錢來花或者是投資,對投資市場或經濟會帶來正面影響。

各位朋友可以動腦想一下如果相反則又代表什麼。